兒童禮物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2/4

在描述了這兩家公司各自面臨的挑戰及他們的回應之道後,我會根據腦與力框架的十項基準,給予每家公司○至十分的評分。這個分數總結他們在結合數位和實體能力上的表現,並對其未來幾年的競爭力提供清楚的指標。
 
戴姆勒:保護與延續公司傳承
 
二○一七年,我到斯圖加特(Stuttgart)訪問了幾位戴姆勒的高層主管,當中包括當時剛成立的新業務部門「CASE」的執行長威爾科.史塔克(Wilko Stark)(在公司官網,CASE譯為「瞰思未來」,四個字頭的縮寫分別代表:智能互聯[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享出行[shared]、電力驅動[electric])。史塔克需負責向當時戴姆勒的董事會主席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直接彙報,帶領公司前往一個對內燃機引擎的汽車——公司核心競爭力——充滿險惡挑戰的時代。
 
史塔克只消探頭往窗外看,立刻會想起自己任務的急切性。他在斯圖加特的辦公室被好幾棟戴姆勒向外擴展的廠房所圍繞——乾淨整潔、生態友善的工廠,屋頂攀滿綠色植物。他看著這些工廠,不敢忘記三十萬名工人的未來要仰仗「CASE」部門的成功。
 
附近另一座重要的象徵性建築是賓士博物館(Mercedes-Benz Museum),它是斯圖加特首要的觀光景點。這座九層樓的螺旋狀美麗建築,可讓參觀的遊客一睹這家公司在一三五年的歷史中,超過一百六十部經典車款,包括:汽車先驅卡爾.賓士(Carl Benz)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打造的車款。這座博物館不只是公司的榮耀,也是德意志國族的榮耀宣言。汽車業為德國貢獻了百分之五的國民生產毛額(GDP),對國家地位的提升貢獻更不僅於此。如果戴姆勒、BMW、奧迪(Audi)這類汽車公司在未來消失不見,對德國人來說根本難以想像。
 
史塔克對戴姆勒的未來不曾表露擔心,但他也誠實面對問題,不會故意淡化公司面臨的嚴峻挑戰——不只來自歐洲、日本、韓國和美國的傳統競爭對手,還有一些似乎從四面八方同時湧來的新威脅。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