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簡介(摘錄)
1.3 地形學的基本特質
1.3.1 地形學的基本概念
Thornbury(1969)曾提出地形學的十大基本特質,成為後來研究地形學重要的依據與概念。經過50年後,重新檢視,當時的許多概念,仍可以適用於今日的地形演育概念。其概念說明如下:
概念一:古今同一律。過去地質時代進行的地質作用、自然法則與今日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強度不一定相同。
此觀念於1787年時由Hutton首先提出。Hutton指出「現在是通往過去的一把鑰匙」,但他認為地質作用過程,從古迄今,具有相同的強度與作用,但作用頻率與規模應是不相同的。例如在地質時代的冰河,比起今日的冰河範圍,可能要大得多。世界氣候的分布,也具有很大的不同,但冰河作用或河流的侵蝕堆積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只是其規模與頻率可能有些不同。
概念二:重視地質因素。在地形發育的過程中,地質構造是一個主要的控制因子。今日所見的地形,反映著當地的地質構造。戴維斯認為地形發育中,地質構造與地表作用,是主要影響地形演育的步驟與階段因素,「構造」又為其首要因素。構造包括地質構造(褶皺、斷層),以及地形的各種物理化學特徵,如岩石組成礦物的種類、節理、岩層的排列形態等。軟岩、硬岩、抗蝕力的強弱,也常被拿來做為形容岩石在形塑地形的重要因子。軟、硬岩與抗蝕力的強弱,常是相對性而非絕對性的。比方說,砂岩之於頁岩,砂岩為抗蝕力較強的硬岩,因此當軟硬岩相間排列時,軟岩較易被風化侵蝕,硬岩則抗蝕力較強,則會留下來或凸出來(如圖1-3)。
概念三:差異侵蝕是造成地表高低起伏的結果。地質構造不同,如軟硬岩的差異,以及是否有斷層與節理的影響,地表受侵蝕力大小的差異,對地表形成差異侵蝕,造成地表的起伏。地表許多起伏的地貌,常是因作用速率(process rate)的不同而導致的。作用過程中,如地殼變動和火山,其力量來自地殼內部,潘克稱為內營力(endogenetic process)。另一方面能量來自太陽輻射的,如風化作用、崩壞作用、侵蝕作用等,稱為外營力(exogenetic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