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內容連載 頁數 7/7

一九五四年七月,智利作家巴勃羅・聶魯達五十歲時,邀請艾青參加他在智利的生日慶祝活動。他們頭次見面在一九五一年八月,當詩人來北京將史達林和平獎授予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時,父親接待了他,帶他參觀了頤和園、西山等多處景點,一週內兩人成為了好朋友。聶魯達被父親的詩作感動,稱艾青為「中國詩人中的王子」。
 
中文譯名為聶魯達,艾青用第一個字問他的客人說:「你中文名字的第一個字由三個『耳朵』組成,但是你只有兩隻耳朵。第三個在哪兒?」
 
聶魯達拍了拍他寬闊的前額:「就在這裡。我用它來傾聽未來。」
 
一九五四年,中國尚未與共產國際以外的多數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旅行很困難,路上走了八天時間才到達聖地牙哥。到了聖地牙哥,首都的藍天上飄著風箏,艾青在筆記本上畫了一只中國風箏,長長的蜈蚣身體上每一節上有兩只轉動的風輪。這幅畫引發了聶魯達的想像力,他發誓下次訪問中國時要放一只這樣的風箏。
 
身穿草綠色粗呢大衣的聶魯達看上去像個老兵,他前額光禿發亮,像個大男孩一樣天真好奇地凝視著世界。對父親來說這是一次愉快而輕鬆的訪問。在太平洋沿岸內格拉島邊的海灘上,他採集了各類不同顏色的貝殼,將它們視為來自海洋的禮物,回北京後放在書桌上顯眼的位置。聶魯達認為艾青是屈原時代留下來的唯一的中國詩人,送給他一只牛角杯以示敬重,牛角尖上鑲著一隻銀製的鴨嘴。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