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節錄自〈第三章 以三維數位列印技術再組裝博物館場域:談物質文化世界中的數位文化創意使用〉/賴嘉玲
 
三維數位列印(3Dprinting),或稱為個人化製作(personal fabrication),是21世紀的重要科技突破。引動各類媒體新聞討論與展覽,其相關應用也已於各種領域中開展。「這機器將扭轉世界」(Wired Magazine, Oct, 2012),「下一波革命」(Barnatt, 2013),「任何事物將成為科幻,這機器能製造任何事物」(Lipson & Kurman, 2013),以上媒體經常耳聞的流行語,說明了大眾對此科技發明的興趣。然而嚴肅的社會學如何研究,此並不比疫苗、生物複製或天文學更複雜的發明,卻引起諸多關注與興趣?它對眾多領域的深遠影響與可及性,類似網路在1990年代的影響,是其引起公眾討論之原因。近年來的建築設計,從WiKi House數位列印房屋的開放碼與共創設計(WikiHouse, 2021),2021年荷蘭的數位列印橋。義肢設計,從2020東京奧運中巴黎帕運宣傳影片的三維數位義肢手臂領軍的群舞道具設計,到醫用科技輔具的運用。藝術創意設計,知名藝術家運用列印技術創作,設計界法藍瓷陶瓷基礎模具,到時尚數位列印簍空鞋與衣飾、日常生活用品、燈具、玩具的列印。甚至是引動爭議的槍枝違禁品列印與生物資料複製列印的特殊領域。教育界與博物館界更熱衷此新科技的運用,當然也產生各種不同的創發與討論。
  
本論文將針對數位列印技術對博物館場域的影響作出分析。首先將援引相關文化理論,從移動社會學、創意文化工業論、行動者網絡理論到場域理論:本文將討論三維數位列印如何整編入博物館場域,創造新的競爭,並轉型博物館場域的現象。特別是在數位化博物館甚囂塵上的此時,新物質性如何展現在數位列印技術的博物館運用上。本文也整理當今國際博物館數位列印實踐的相關新聞報導與專業討論,加以分析在此場域以及博物館各資本形態的新科技運用展現,並依據理論以推論其未來發展之可能情節。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