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佛教中國化思維九講

佛教中國化思維九講

  • 作者:釋剛曉
  • 出版日期:2022/09/02
內容連載 頁數 1/6
中國格義佛教與反格義佛教的適應問題
 
其實,佛教最開始傳入中國的時候,它就是格義,只是沒有這個名字而已。他們翻譯過來,印度人說中國話……他不一定是印度人,西域人,他們多不是印度人。佛教最開始傳入中國,通常都是二手經典,都是通過西域轉手過來的。等於說把印度語翻成西域話,又把西域話翻成了中國話。每一次的翻譯,都會喪失一部分原義。所以說,咱們現在不是讀經嗎?如果是說我讀的經,你覺得不合適,沒關係的。我們現在說,我總覺得人家這是佛經誒~~佛經怎麼啦?你這佛經已經轉了幾道手了,因為是轉了幾道手,所以我不能以你這一篇為准,我應該怎麼辦呢?大量的佛經讀過之後,我自己就理出來線索了,你不能抱團的,那就是不對。你比方說,拿出這一本經,我覺得好像我理解錯了,人家這是佛經啊!怎麼啦?沒有這麼回事兒啊,不會這種情況吧!。當你佛經讀多了,就會自動糾錯、自動修正的……
 
這個竺法雅呢!前面的人就是這麼做的,他進行了總結,提出了「格義佛法」的名字,這個很重要。當他提出來「格義佛法」的時候……。是他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問題,必須得解決,那麼這就是……最開始的時候呢!我們會想到:「我是印度人、西域人,我要給中國人傳法,我該怎麼說呢?」為了讓中國人能夠聽明白,我就用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來解釋——注意啊,可不單單是中國話,重要的是中國的思維模式、文化背景。最開始的時候這樣來,還顯得生硬,但漸漸地就變成了習慣、下意識地就這樣做了。第一個人這樣做的時候,他只能這樣做!但到後來,變成了習慣性地這樣做。這只是做法,但到竺法雅的時候,他明確地給進行了理論總結,等於說進行理論昇華——這一種做法,就叫做格義佛教。當他提出來格義佛教的時候……我們現在通常以為,昇華,都認為這是一個提升,是從理論上進行提升、抽象,給它整了一個理論體系。其實是什麼?恰巧是結果了它。就是說這個體系建立起來的時候,就是它坍塌的時候。當它到了最高的時候,就是它該衰落的時候了。教材上面,還說了竺法雅同時代的「康琺瑯、毗浮、曇相等人均主張格義,法雅的弟子曇習也繼承了格義」,不管它們是繼承、是反對,這都沒有關係。竺法雅提出來這個格義佛法,就很重要。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