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
跨領域的道家哲學

跨領域的道家哲學

  • 作者:葉海煙
  • 出版日期:2022/10/28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本原篇

第五節 道家哲學的當代意義

在中國哲學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歷代道家人物的出現及其思想的輾轉流傳,顯然,一方面接續先秦原始道家(以《老子》與《莊子》為主要的哲學文本)的根源性觀念,展開了有本有據的意理探索;一方面則因坦然面對歷來人文思想的遷變,而因此做了具有道家意理內涵的回應與創發,進而主動迎向相關問題,進行足以望向未來的哲學更新,以及兼具破壞性、建設性的理論重構與系統再造的工作。

誠如筆者於〈道家哲學研究在臺灣的回顧與前瞻──以莊子哲學研究為例〉一文中所言:「問題意識的醒覺與對比思考的運作,實乃吾人既措身於古今之間與東西之間,從而試圖將古老的傳統性文本,銜接上正活躍於此時此刻的現代性觀念,所不能或缺的學術配備。」因此,如果我們願意誠實面對道家哲學內藏的問題意識,並從而在古今對比與東西對比的思考路向延展之下,逐步地揭顯道家哲學的當代性、應用性、實踐性與普世性,則一方面實不能自甘於以歐美哲學為中心之人文版圖的邊陲,一方面是可奮起於此時此地的學術畛域之轄限,進而打破分科理論所設定的種種概念性藩籬,以再啟「新道家」的思想動能,並由此顯豁其豐厚的人文意涵與哲學意義。

在關注道家哲學未來發展的殷切之情牽引之下,我們顯然可從以下三個意理面向,來試圖了解道家哲學所能揮發的當代意義:

一、體現「自知之明」的愛智精神:如今,在人文式微之際,哲學思維也同時面臨一再被重構、被轉化,甚至被裂解、被稀釋。不過,只要「愛智」的精神不死,則真實的哲學便將可以繼續存活。面對此一時代變局與思想困境,老子揭露的「道」及其多元且開放的意義屬性,正可用來對治當代由於「自我」與「主體」交相為用,所滋生的種種意識型態(意底牢結)。《老子‧第三十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旨在探索「自我」之存在所已然蘊積並涵化而成的「主體性」—此即吾人亟須自覺自省、自啟自發的存在底蘊,而其真實意義之呈顯及相關價值之體現,則須經自我修為、自我提振與自我超越的實踐之道,才可能竟其全功並圓滿其德,而光彩煥發。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