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4
如此一來,我們便將可以盡力消解人我之間種種的私心私欲,並用心蕩除諸多成見與偏見交織而成的意識型態,而由「議而不辯」轉為「論而不議」,再由「論而不議」轉入於「存而不論」的泰然自若與優游自在,終培成開放的心靈與大度的襟懷,以無私之態度平等看待世上一切之人,並用公義之德涵化功利與效益的多方積累,建構出人我交遇且溝通無礙、相互關懷的新倫理與新道德。然而,在當代諸多人文變局,導致乖違人道、扭曲人性的倫理境況裡,世風吹拂之下的道德光景竟出現了難以逆料的詭譎風雲。而如今在全球疫情逼迫之下,人人舉目可見,甚至已然切身遭遇前所未見的集體災難與禍患,如貧富之間的差距持續拉大而釀致的不公與不義、網路與雲端多方匯流而成的數位虛擬之態勢正全面壓境,在在侵蝕著人我之間原本赤誠坦然的情愛理路及互通、互信、互惠的社會經脈。此時此刻,我們置身此一新世紀、新文化與新觀念不斷交遇的種種境況,顯然大可參酌莊子既能尊重個體之為小我,又能大方迎向群體之為大我的慷慨與寬容,而終發揮兩行無礙、互為彼此的均平之義,並踐行足以顧全大局且關照一切的慈愛之德。
]三、闡明「 天地和合」 的機體主義:如今,科技思潮無人能擋,而任何人也都很難抵擋住科技產物的誘引。不過,在自知自明,以至於人我交遇、相互關愛的情境倫理一再變現其實然與應然交錯之境況的生活歷程中,我們又當如何突破人文精神與人文思考的畛域,而將吾人思想與意識的觸角,伸展向無垠亦無限的意義網絡,甚至由此而延展向具整合性的世界,以及具超越性的未來,實在是一項攸關人類永續生存的艱鉅課題。就道家的存有論與宇宙觀而論,其核心概念:「天地」與「萬物」,實已超乎人文主義思維的封限,而它們並非由一般「定義法」的思考而來,也不是滯留於主詞與謂詞的二元邏輯所能推想。由此看來,《莊子‧齊物論》云:「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其所創發的廣大、開闊而無窮無盡的系統,便不僅止於一般執著對象的因果論系統,或是一味地求索最後標的的本體論證。
共
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