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2/5
歐洲人因受到地理大發現之影響,嘗試用一個比較全球化、世界性的角度來觀察中國,藉由比較的方式,觀察中國與歐洲、美洲、非洲,這是一個全新的視野,與中國傳統文人觀察在地文化的角度不同。此時期歐洲人對中國的觀察與報導也與中古晚期不同,例如與十三世紀末馬可波羅東遊記的報導便不同。馬可波羅報導所呈現的東方世界,與歐洲人的現實生活沒有太大關聯,也沒有太多交集。但在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人的中國報導與中國風尚藝術中,包括城市軸線規劃、中國風園林設計、中式建築造形、異國花果與動植物圖像、《易經》符號、科學圖像等面向所呈現的東方世界,則是一個與歐洲現實生活比較貼近的世界,它們較接近歐洲人的文化與思考模式。因此,較之於馬可波羅的紀錄,更能對歐洲造成新的挑戰並產生批判效果,成為其借鏡的對象。歐洲人對中國的良好印象與正面評價,使這樣的亞洲借鏡變成可行:一個越來越實際與存在的亞洲,成為歐洲近現代改革的新途徑與新出路。亞洲的資訊越來越多元與豐富,是促使歐洲開始就本地文化及本位主義展開反思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使歐洲人思考文化具備相對性與比較的特質,這個特質也是今日全球化、世界性潮流中一個重要的元素。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