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3/3

誠信無價,是商人的立身之本
 
「外公做木材生意,賺了錢就買下整座山。」他回憶說,外公會把生長較密的樹砍伐疏林,讓樹木有足夠的空間生長壯大;砍伐後也會種下樹苗,讓樹林生生不息;擁有長遠經營的眼光,深諳生意投資之道,事業才能永續。那是外公教會他的第二堂課。
 
偶爾,外公會帶他去看工人伐木,「砍下來的每根木頭,都會用刻著『李畬記』標記的鐵棒,燒紅後烙印在木頭上,」鄭崇華至今印象仍深刻地說,「粗大的原木從山坡滾入溪河,順著河水往下流。」
 
早年中國陸路運輸交通不便,木材多以「放溪漂運」、「紮排筏運」的特殊水路運輸方式。木材砍伐之後,沿著山林間的轆道滾下山,木材落入溪河後順流到大河口集中,再用硬木及竹篾等捆紮,變成木排筏;有時排筏上還會載運物資,成了運載工具僱用排筏工人駕木筏,順著閩江而下,運抵福州,賣給大型木材廠再加工裝上輪船出口。福州是福建省會,是各種貨物也是木材集散地。
 
木材業者最害怕遇到山洪爆發,杉木若被大水沖走,不僅財務損失,木材缺貨不能如期出貨,則有損商譽。為了減少損失,外公對外聲明若撿到「李畬記」的木材,他將以合理的價格買回。
 
撿拾者送回烙印著「李畬記」的原木,果真獲得允諾的價金,往後,隨大水四處漂流的李家木材,大多能物歸原主,雖然負擔成本提高,但損失降到最低,又能如期、如數交貨,信守商譽,穩固了事業。
 
有時,大水過後,外公家的木材反而變多了。原來,有些木材商不願用較好的價格回購,或付款時拖泥帶水,鄉民撿拾到木頭,寧可當材燒也不願送還物主,甚至往李家送,但為人正直的外公,不據為己有,執意退回不是「李畬記」的木頭。
 
外公堅守承諾,本著誠信的做人原則,獲得鄉民好評。那是外公教會他的第三堂課──重諾、守信。
 
「信用是無價的,」鄭崇華說,從外公的身教,體會到講信用的重要。無論是就業或自行創業,誠信都是他最高的行事準繩。
 
——摘自《利他的力量》
3上一頁 1 2 3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