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7/7
自戀性格的流行
 
在一九七〇及八〇年代,心理學家(絕大部分都是社會心理學家)開始研究自我認同。相關研究急速進展,到了九〇年代,社會政策的制定都根基於一連串的研究結果,聲稱自我認同是解決諸多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問題在於,這些政策都沒有發揮效用。大眾還是跟以前一樣孤單寂寞、表現欠佳、爭強鬥勝,以及悲苦不幸。事實上,有些人認為,把政策的焦點放在自我認同上,反而還讓情況變得更嚴重。
 
研究自戀的頂尖專家珍.特溫格(Jean Twenge),針對一九八二到二〇〇九年自戀性格量表(用來測量一個人自我認知的膨脹程度,填寫者多半是美國的大學生)測得的全部結果,做了一份整合分析報告,發現嚴重程度明顯與日俱增。換句話說,美國大學生的自我認知之所以會大幅膨脹,部分原因可能跟一九八○及一九九○年代的社會政策聚焦在自我認同有關。由於這份分析報告,她跟另一位研究自戀的專家基斯‧坎貝爾(Keith Campbell)認為,美國正處於自戀性格的流行期中。而其他報告發現,全球崇尚個人主義的西化國家(例如英國)的大眾自戀程度,都比東方國家嚴重。雖然這份報告招致一些批評,但所傳遞的訊息很明確:比起舊世代的人,新世代的人更為自戀。
 
而這種自視甚高心態的成長,又會導致什麼問題呢?研究指出與此同時,人們對他人的同情與關懷程度降低,而對寬容與公平的認可程度則增加了。如今的人們更加關注自己,較不願意接納他人的觀點,即便他們心態上同意寬容與公平的概念。毫無疑問地,數十年來專注於膨脹自我認同的政策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個政策沒有解決社會問題或個人的不安。相反地,我們之中的許多人反而覺得孤寂、焦慮,以及困惑。人際關係變質、衝突持續發生,人與人之間的鴻溝變得更深,也比從前更難建立連結。是時候該試點不同的方法了。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