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6
二○一九年二月,一通電話開啟塵封記憶。電話那頭的人,名叫陳政治,阿美族名Bi-Lai,三十五年前因緣際會,甫出礦坑的他偶一轉身,儘管面目黧黑,但面對鏡頭展現的爽朗笑靨令人動容,遂將豪邁而粗獷的身影收攝於底片,其影像亦隨之征戰無數攝影比賽,並成為前作《礦工謳歌》封面主角。多年來音信杳然,但透過多人輾轉聯繫,我們終於找到了彼此。
「你還能看到我,這是你的運氣好……」電話那頭傳來感傷卻又豪邁的回答。
「你知道嗎?」他說。「海山出事的那天,我在裡面!」
簡短一句話,令人心頭猛地揪緊。
「那天我們四個兄弟入坑,結果……」電話裡他停頓許久,而後語帶哽咽緩緩吐出:「只出來兩個。」
聞其言,時空瞬間凍結,電話這頭恍若失語,不知如何接話。
「喂?喂?」發現沒人答腔,他疑惑地喚著。
「我在聽。」緊接心存僥倖又不安問道:「是……親兄弟嗎?」
「是啊。」
陣陣寒意突地沿背脊上竄,哆嗦中,不禁愴然!
海山,新「原鄉」
一九八四年六月,土城海山煤礦災變吞噬了七十四條人命,每條人命的背後,代表著一個個家庭的毀碎,而其中半數以上是阿美族人家庭!
礦災在諸多海山人心中留下一道深深的陰影,海山礦人,從最高管理層到最底階的員工,特別是遠離花東家園移居土城、三峽的阿美族罹難者遺屬,每碰觸此話題,更是難抑身心的煎熬和悲戚。縱然已過去三十多年,許多久寡的阿嬤每思念故人,仍無法忍住奪眶淚水,難以自抑!
陳政治的兩位哥哥,也在這次事故中遇難。
二○一九年二月,一個霪雨霏霏的週日,陳政治在桃園大溪「撒烏瓦知部落」的「牧人教會」,娓娓訴說著塵封往事……
一九六○年代,每逢溽夏,土城的海山跟深澳的建基兩座煤礦場總面臨季節性缺工,海山缺工原因是平地人受不了坑底酷熱,都選擇去打零工;而建基逢五至十月,平地礦工都跑船去了,因此礦主李家便遠赴花東原鄉招募人手。在礦工優厚工資的吸引下,當時陳政治的父母遂帶著全家人,跟隨其他族人揮別了台東鹿野瑞和家園,搬到土城住進工寮,開始投入煤業生產的行列。
共
6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