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購書節a
內容連載 頁數 2/6

有關心智能力的第三個問題是人究竟是有個渾然一體的心靈,掌控各種彼此相關的能力?還是有分割而獨立的不同心智官能(mental faculties)?換言之,人的智慧到底是一元還是多元?聰明的人是否事事聰明,還是各擅勝場?與此相關的議題是,這個一元或多元的能力,是由身體哪一個器官負責?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認為人體中的黃膽汁、黑膽汁、血液與黏液不僅決定身體運作,也決定心靈運作,每一種體液對應一種性格形態。亞理斯多德(Aristotle)認為心智能力與血液有關,核心是在心臟,羅馬帝國的御醫賈倫(Galen)用研究證明心智活動可能與腦有關,隨後神學家與醫學家形成一套理論,認為前腦室負責感知,中腦室進行推理思考,後腦室儲存記憶,此即「功能區位化」(functional localization)主張的濫觴。直到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才用證據推翻這個腦室學說,認為心智能力的基礎是腦中實體組織而非腦室空腔。時至今日,在最先進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依然隱約可見功能區位化的痕跡。這顯示科學心理學在一個半世紀誕生前,人對心靈的興趣與探討,已經由哲學之父與生醫科學之母孕育了兩千年之久。
 
1.1.2 心理學的定義與研究主題
 
對現代人而言,心理學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一般人通常會將它與「情感與精神問題」、「親子關係」、「兒女教養」、「老師教學」、「公司人事篩選」,甚至「罪犯行為與動機」等聯結在一起。這些從「心理」這個詞彙產生的聯想,的確在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之內,不過這些較常出現在媒體報導的話題,只能涵蓋心理學的部分範疇。以臺灣各大學的心理系為例,的確有教授在醫院中進行助人工作,從事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也有教授與企業界合作,探索公司文化,找出最適合公司的管理與營運模式;更有教授研究如何幫助正常小學生理解語文或數學,或者幫助資優生發揮他們的天賦,甚至協助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克服他們的困難。
6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