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童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Chapter 4 打造一座串連世代的橋

採訪撰文:李微潤、受訪教師:翁淳儀
           
身為澎湖人,小時候常常看到部隊演習時,軍人會上門來討些水裝在水壺裡。他們的態度客客氣氣的,表明自來水也行,不一定要提供燒開的水,但我總會想要拿出家中沁涼的檸檬水招待。

後來我在榮工處(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開始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接著到高雄市瑞祥高中擔任教官,與軍人的緣分不淺。加入島記行列後,時值對日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我結合左營的單身榮民之家,進行了《榮民爺爺之時代臉譜》計畫與系列課程。

回顧《榮民爺爺的時代臉譜》這個計畫,像是打造一道橋,讓兩個世代能夠相遇;當學生走向榮民爺爺,所帶回的故事,溫暖美麗得出乎意料之外,讓我想要好好珍藏在心裡。

說是造橋,一開始比較像是「登山」,要將青澀的青少年帶領到飽經風霜的世代面前,得做好行前準備,而「了解」是關鍵。行前,孩子們有諸多憂心,例如擔心自己不會講臺語,殊不知榮民之家的爺爺們來自中國各個省分,跟自己一樣聽不懂臺語。於是我邀請榮民之家的負責人來課堂,從「榮民是誰」講起,讓孩子一步步邁開認識他們的步伐,再著手設計學習單,讓孩子們知道如何與長輩相處,可以為爺爺們做些什麼。

二○一五年十一月,兩個世代初次相遇了。學生們前往榮民之家打掃環境,陪爺爺們下象棋,吹奏直笛給他們聽,做手工皂送給爺爺們,純粹而直接地陪伴與付出,回來之後,學習單上滿滿都是心得。

隔年二月,我再度安排了第二次探訪,並且與國防教育結合,讓距離戰爭很遙遠的孩子們,近距離聆聽走過戰場的爺爺們訴說自己的人生故事。這次孩子們的回饋更熱切,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一直辦下去。

原本半推半就的孩子覺得到榮民之家好有意義;原本寡言的孩子在爺爺面前很有話說。孩子們實際接觸後更了解他們,也從爺爺們的故事裡找到線索與方向。

世代之間像是擁有了一年一會的默契,沒有出現在爺爺眼前時,學生們就在課堂上學習、發想,可以在下次見面時為他們做些什麼,並且深入研究這些「活歷史」親口描述的歷史。歷史老師、美術老師紛紛加入,一起探討歷史、教授學生繪畫,指導他們田野調查與訪談的技巧。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