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 /7
第一章 探索慢性病(摘錄) 一、雙重探索 醫療如何照護病痛?這是臨床與政策實務的重要議題,而在此過程中醫療與社會如何相互影響?也是許多社會研究領域關切的主題。本書以高血壓、糖尿病與腎病這三項國人常有的慢性病為例,釐清台灣防治體制發展中的醫療與社會變化。本書藉由醫療社會學與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 STS)的啟發,以體制分析方式定位此過程牽涉的國際引介與在地化議題。 資料顯示,在本地慢性病防治中,醫療專業與醫政單位長期引介國際知識與制度,力求趕上國際標準,但卻較少關注其中在地專業、知識與政策的落實過程,以及這些如何回饋到後續改革。既有社會理論對醫療與社會關係的討論中,「先進國」經驗的全球擴張看似具有普遍性,但在深究各地情形後又顯示相當差異。本書由此探究:各種引介如何影響本地醫療與社會樣貌?在地落實過程如何形塑各界實作?而這些實作中的視野又如何實現,並引導我們走向何種未來? 儘管表述方式不同,實務界亦常見類似疑問。例如,在臨床醫療、衛教與公共衛生及政策界的共識中,三種疾病被視為有共病關係,但在藥物、群體或個人習慣等面向又各有強調,長期以來推展的防治方法與成效也不盡相同。進一步,仔細端詳本地三種疾病的臨床指引時,可以發現文獻多數為引介自國際或(英語為主的)各先進國的研究成果,而這些又是由醫政單位或各種專業在不同階段中,各自努力而來,例如,1981 年行政院衛生署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建議,出版第一本《高血壓防治手冊》,直到2010 年的指引之後心血管專業才開始接手;糖尿病防治在糖尿病學會長期投入下,也從1986 年起參考WHO、陸續多次翻譯引介美國糖尿病學會最新指引;腎病防治則由腎臟醫學會在2003 年首度引進源自美國腎臟基金會的「腎絲球過濾率」指標,開始以新的「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架構推動篩檢與治療;再以慢性病防治所強調的衛教為例,儘管本地衛教專業的各種制度規劃經常提到1996年引進英國的共同照護網(shared care)制度,但也充滿美國糖尿病管理制度的影響,而後續在台灣全面推展時的各區域發展,以及後續腎病衛教所仿照的模式,又充滿各自引介的與在地化競逐的痕跡。
共
7 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1 2 3 4 5 6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