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4/5
中國傳統政體期待聖君的出現,是老百姓最大的盼望,但聖君可遇不可求。從堯舜禹,到漢代文景之治、漢光武帝、唐代貞觀時期,宋神宗之變法、明朝萬曆皇帝中興、清朝康熙皇帝,歷代聖君百年不遇。因此,家長制的維繫在於大家長的德與智,德治是家長制的核心。
在當代的社會中,傳統家庭解體,大家庭中的家長制已不復存,家庭中的親子關係越來越像朋友,傳統朝政已經消失,取代的是法治,以法治國。家長制在宗教組織裡面依然存在。只不過這裡的家長制已經不是世俗血緣的家長制,而是以修行、以法為中心的家庭組織。
這樣的大家庭組織,其大家長應如何扮演?聖格固然是第一位,如同天主教教宗是聖格領導,以行政言他只負責羅馬教區,其他教區的主教由他任免,但是管轄權是地方制,主教只要每五年向教宗寫一份報告書,其餘都是由主教作主。除非遇教會的重大事件、或教義的正義,教宗會召集各主教進行會議與討論,最後決定權在教宗。
家長制的當代轉化
教宗與主教在屬地是大家長,而整個天主教就是一個大宗族,以信仰為核心的大宗族,信徒與教會榮辱與共,信徒視教宗為耶穌的現代化身,其實每一個主教在教義中都是代表耶穌執事,照顧他們的屬民、信徒、羔羊。主教如耶穌是牧人,信徒是他們要照顧的對象,是羔羊。這信仰家族、信仰宗族在人類歷史上一直存在著。包括摩門教也是一個大宗族,規模小於天主教,但是成員向心力強,世界各地的摩門教徒互相支持、照顧、守望。亦如基督教的長老教會、浸信會、明愛會,天主教的耶穌會、修女會,都是大型的宗族團體。成員選出大家長,以德治,以信仰為共同基礎。
在世俗的世界裡,傳統的國家之家長君主國王,在英國已經蛻變治理但不管理。英國國王制度於今猶存,國王或女王是國家的象徵,是國家不可動搖的凝聚力量。女王形式上任命宰相、法官、議員等,一切的國家機構都是以女王為最高領導來治理。首相可以徵詢國王意見,但不必聽從;國王可以給首相意見,首相也只是參考。二次大戰期間喬治國王(伊麗莎白女王的父親)就給過處在極端沮喪的邱吉爾首相建議,當邱吉爾夾在內閣成員準備投降希特勒,與他堅持要抵抗納粹到底的政治衝突及破裂之際,喬治國王建議他「去傾聽民眾的聲音」。喬治國王說他堅決支持邱吉爾,不想當流亡國王。邱吉爾後來搭地鐵去傾聽民眾聲音,堅定了他反抗納粹到底的決心,最後邱吉爾說服了內閣與國會,團結英國傾其全力抵抗希特勒的侵略。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