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導言(節錄)
1960年夏季,六十一歲的英國作家及神學家路易斯(C.S.Lewis)事業正隆,聲譽卓著。他在六年前,開始擔任劍橋大學新成立的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文學首任講座教授。1940年代初,倫敦不斷遭受納粹轟擊時,路易斯在BBC的廣播節目,被出版為《純粹基督教》(Mere Christianity)一書,另外還有《奇蹟》(Miracles)、《痛苦的問題》(The Problem of Pain)等評論,以及使路易斯成為世上最重要的基督教代言人的使徒書信體小說《魔鬼家書》(The Screwtape Letters)。他的童書作品亦廣受歡迎,其系列小說、七集《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最終銷售超過一億本。
然而他的事業成就,不久便與個人生活的變動起了衝突。
四年前路易斯與美國詩人喬伊.戴維德曼(Joy Davidman)結婚,他深受對方的才華吸引:戴維德曼的詩作曾贏獲許多獎項,並為十戒(Ten Commandments)寫過一部學術註疏,由路易斯為其寫序。可是兩人的愛情不僅限於智性,路易斯寫道,喬伊「曾是我的女兒、母親、學生及老師,她是我的子民,也是我的統治者……是我信賴的同袍、朋友、船員與戰友。」兩人結婚數個月後,喬伊摔斷了腿,在治腿時發現她患了癌症。診斷結果,更加深了路易斯對她的愛。1957 年喬伊的癌症進入緩解期,至1959 年復發,這段期間似乎是路易斯成年後最快樂的一段時光。1960 年四月,喬伊與「傑克」(Jack,與路易斯相熟者都如此稱呼他)去希臘度假,實現喬伊看愛琴海的畢生心願。
然後喬伊於七月十三日去世了。
傑克.路易斯不是沒有經歷過人生變動:他的父母都死於癌症,母親在他九歲時便離世了。傑克在青少年時,從愛爾蘭搬到倫敦,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成年之初,他放棄又重拾對基督的信仰,並收養了倫敦大轟炸期間撤離的孩童。
然而按他在喬伊去世後所寫的日記來看,傑克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況下,深陷在自身的悲痛之中。
淚水與哀傷雖令傑克尷尬,但至少他能預期得到。他未能料到的是「悲痛竟與恐懼如此相似」。他也沒想到悲痛竟然還包括了微醉的感覺(像「腦震盪」似的)、心神渙散與意興闌珊(「我發現很難聽得進任何人說的話……根本提不起一丁點興趣。」),或孤立與疏離感(「世界與我之間,像隔了一條隱形的毯子。」)。也沒有人警告他,悲痛會引發倦怠感或讓人變得「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