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二十一世紀二○年代,世界經濟情勢受到三大因素衝擊,一是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二是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三為通膨帶動的全球貨幣緊縮,且三大因素交互影響使結果更加惡化。 從二○一九年底全球爆發新冠病毒疫情至二○二二年趨於平緩,病毒之高傳染率、高死亡率,各國封關、封城措施,嚴重影響勞動市場、製造業、服務業、餐飲業、旅遊業、運輸業等。二○二二年二月初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攻擊,引發俄烏戰爭並持續膠著;歐美各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措施,而全球主要石油、天然氣輸出國之一的俄羅斯,乃以能源供給做為武器,導致油價飆高;戰爭亦影響農作之生產及輸出,糧食不足及價格升高,均造成生活成本上升。此時,氣候變遷危機持續,熱浪、野火、洪水和颶風在許多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世界經濟的重創。疫情、戰爭、災難對經濟局勢的衝擊,加劇了通貨膨脹,導致金融狀況趨緊,放大了金融脆弱性,並加劇了政策不確定性。
二○二三年一月於瑞士達沃斯(Davos, Switzerland)舉行之「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主題是「碎片化世界的合作」(Cooperation in a Fragmented World),俄烏戰爭和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能源危機、糧食短缺與通貨膨脹,成為最緊迫的全球問題,正尋求著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早在二○一二年的論壇,便曾以「大轉型:型塑新模式」(The Great Transformation:Shaping New Models)為主題,激烈討論:「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制度,能否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現實?」這個在二十世紀未被質疑的主流經濟制度,在長期經濟發展過程中,大量的開發地球資源,雖帶給人類生活上更多的便利及欲望的滿足;卻同時也帶來對地球及人類的負面影響,如地球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汙染、能源的危機、人類關係的疏離等等;今日所面臨經濟活動失序所引來的物價波動、供需失衡、高失業率、貧富懸殊、資源分配不均、金融風暴乃至經濟衰退等問題,已讓政府及專家們省思二十世紀以來經濟發展之問題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