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內容連載 頁數 2/6

【什麼是科學方法?】
 
當我們說科學「方法」時,似乎隱含「做科學」的方式只有一種。那樣想就錯了。宇宙學家發展太空理論,解釋天文現象;醫學人員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檢驗新藥或新疫苗的效力;化學家用試管製作複合物,觀察反應;氣候學家建立複雜的電腦模型,模擬大氣層、海洋、陸地、生物層、太陽的互動與動態;愛因斯坦則是利用解代數方程式的方法,加上不停深思,發現了時空會在重力場彎曲。例子還有很多,這裡只粗談幾例,但我們已經能從中看出一項共通點──那就是,這些活動都涉及對世界某一部分(時間與空間的本質、物質的特性、人體的運作機制等)所抱持的好奇心,以及想要深入探究事物的求知慾。
 
以好奇心作為科學方法的定義,是否過於籠統?歷史學家一定也有好奇心。他們也會尋找證據、檢驗某個假說,或挖掘不為人知曉的事件。應該要將歷史看作一門科學嗎?那主張「地球是平的」的陰謀論者呢?他們不也跟科學家一樣有好奇心、熱衷於尋找支持論點的理性證據嗎?為什麼說他們「不科學」呢?答案是相信地球是平的的陰謀論者不像科學家,甚至不像歷史學家,願意在無可否認的證據出現時(例如,從美國太空總署拍攝的外太空照片,可看見地球的彎曲形狀),否決自己的理論。顯然對世界抱持好奇心,並不代表擁有科學的思維。
 
與其他思想體系相比,科學有一些獨到特色,例如: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可重複性(repeatability)、對不確定性的重視,以及認為承認錯誤具有價值,我們將在書中逐一探討。
 
現在,先簡單了解,其他或許不屬於正統科學的思考方式,與科學思維的一些共通之處。目的是從探討這些特質知道,光是符合其中一項,並不構成定義嚴謹的科學方法。
 
在科學領域,即使某一項主張或假說有不可忽視的證據支持,我們也應該持續不斷地檢驗和提出質疑。這是因為科學理論要可以「被否證」。也就是,科學理論必須能夠被證明不是正確的。
6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