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內容連載 頁數 7/7

如果這些擔憂是針對健康的話,就很可能引發「慮病症」,讓人相信自己一定是病了;或認為表面上看起來雖然是小病,但其實已經很嚴重。慮病症患者會到處換醫院,重複各種診療與檢查,就像去百貨公司逛街般「逛醫院」。儘管是因為內心的不適,才讓人覺得身體出狀況,但這些人卻會安慰自己,正因為自己勤於就診,病情才沒有明顯惡化。
 
若想從根本上治癒這種疾病,就必須找出隱藏在患者內心深處的自責、愧疚與渴望受到懲罰的心理。
 
憂慮成性的人無法容忍不確定性,他們需要「絕對不會發生」的保證;問題是,世界上哪有什麼「一定」呢?
 
如果因為過度擔心和焦慮,而使日常生活發生問題,那就是「中毒」了。擔憂引起的焦慮會麻痺理性和判斷力,使我們無法及時做出決定並採取行動,讓生活變成塞滿優柔寡斷,並因此停滯不動的「停車場」。話雖如此,要是真的什麼都不擔心,事情確實有可能失去控制。如果已經到了「擔心得不得了」的程度,請採取行動吧;與其一邊被動等待對方的聯繫,一邊胡思亂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平白招來不安,不如立刻行動、主動聯繫對方,要比陷入擔憂的沼澤中好得多。
 
如果真的無法停止擔憂,不如每天給自己三十分鐘,限制自己在這段時間裡用力煩惱!此外,別把這些事放在腦中,而是用文字寫在筆記本上,並在旁邊寫下解決方案,再互相對照。這樣一來,就能看清這些憂慮的真面目,而不是任它們面貌模糊地占據內心。
 
其中,若有些事情是現在無法以一己之力解決的,請立刻將它們從腦中驅逐;若是無法馬上解決的事,那就晚一點再去處理吧;可以輕鬆處理的事,就馬上去做,然後忘掉它。當我們開始覺得每天寫在筆記本裡的煩心事都差不多,並心生厭倦後,這些事情就會自動從腦中消失。真的不必為了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冒生命危險。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