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作品解析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作品解析

內容連載 頁數 1/5
9.論析第十五首鋼琴奏鳴曲
(D 大調 作品第二十八號)《田園》
 
這首奏鳴曲創作於1801 年,1802 年首次出版。獻給維也納作家、維也納美術院常任祕書約瑟夫.卓涅費利斯(Joseph von Sonnenfels),可能是貝多芬對卓涅費利斯的啟蒙、人道的活動表示好感,所以把作品獻於他。
 
貝多芬稱奏鳴曲Op. 28 為「大奏鳴曲」。以後,在漢堡的克拉茲(Cranz)版本上得到了《田園奏鳴曲》的稱號。這個名稱被人們採納了,但是沒有像奏鳴曲Op. 27, No. 2 的外號《月光》那樣廣為採用,其實「田園」的稱號完全符合奏鳴曲Op. 28 的音樂特性。也可能,在這首作品裡直接反映了貝多芬的夏日感受。
 
這首奏鳴曲與《月光》先後出世,也反映了貝多芬通常喜愛的感情上的極端,在極其強烈的心潮起伏以後,貝多芬急切需要心靈上得到喘息。
 
蘭茲稱奏鳴曲Op. 28 為「田園詩」。那蓋爾寫道,其中有「貝多芬在鄉間生活帶來的寧靜,從容不迫的印象」。羅曼.羅蘭認為這首奏鳴曲是貝多芬最「清澈的小河」之一,並稱它為「田園中逍遙自在地散步⋯⋯沒有一點兒激情的特徵」。
 
羅曼.羅蘭最後的評論可能過分了,他的另外一個說法比較正確,他指出貝多芬在《月光》之後的創作轉變,表現在《田園》上,這首奏鳴曲是「所有奏鳴曲中較少激情的一首,是幸福的,充滿了陽光」。
 
事實上,《田園奏鳴曲》形象的客觀特性使人聯想起《田園交響曲》(1808),但是奏鳴曲比交響曲安靜得多。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 D 大調)田園風味的表現:牧歌、溫柔的流水聲和大自然沙沙聲、固定的持續音使人聯想起寧靜夏日的單調音響,也使人想起民間風笛的音調。
 
第一樂章的節奏脈搏是獨特的,而且非常有助於音樂形象的發展,細小的節奏分解自然地與平靜的旋律線相結合(旋律同樣由細小的成分組成),結果產生了律動的快速與平穩這種對立統一的印象。節奏的類型是不多的(背景的節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與四分音符相結合,在這兒起著特別的作用)。它們貫穿在整個樂章中,使得音樂驚人勻整地把靈活性與宏偉性融合在一起。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