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5
再現部重複呈示部所有的形象。在尾聲,出現了貝多芬作品中常見的第二次再現(片段的)。結束具有詩意般的效果,投入大自然懷抱中的、富有表情的畫面,在我們眼前逐漸展開。現在它遠離了,暗淡了,消失了。
第二樂章(行板Andante, d 小調)安東.魯賓斯坦發現其中有「快活和滑稽」。其實,這個樂章的小調是很有朝氣的,而大調充滿了自由自在的幽默。
在複調的結構中,有些東西使人聯想起奏鳴曲Op. 26 第一樂章的最後一首變奏。而且與這些變奏的類同(雖然存在著差別)也不是隨意產生的。無論那兒和這兒,都顯著感覺到與民間即興音樂、民間樂器的直接交往而產生的生動喜悅。我們可以感覺到,貝多芬是如此興奮地抓住樸實、率直的民間旋律和節奏,以自己的創作想像來豐富它們,並且尋求與此相適應的明確的、自成一體的配器法,開始是巴松管的斷奏staccato,在第9-10 小節及以後是長笛與雙簧管尖銳的三度、法國號的襯腔。在D 大調部分樂隊齊奏與獨奏的對比,最後幾小節空曠的回聲,彷彿是兩支長笛在低音提琴的五度音上吹奏。
三十二分音符音型的主題變奏生動地體現了民間節奏和旋律裝飾的靈活性。
整個行板Andante 充滿了特別的辛酸,在貝多芬其他的奏鳴曲中可能還沒有類同的作品。有趣的是,徹爾尼回憶道,貝多芬本人非常器重這個樂章。在晚年,他對自己青年時期的很多作品都冷漠了,但還很有興趣地彈奏這個樂章。
特別出色的是在行板Andante 中,心理上雙重性的特點,主觀與客觀融合在一起。這種手法在蕭邦瑪祖卡舞曲中顯現出特別的光彩。在行板Andante 的明確步伐中,有心靈痛苦的回聲的反應,例如在再現部中尖銳的不協和和弦中:在尾聲中突然出現緊張的期待、疑問(延長號)的旋律。在這之後是短小的、不安的衝動。最後是沉思的憂愁。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