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4
有一句老話:「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我也常跟學生說:「大腦知道、手也知道,才是真知道。」知道是有層次的。但在中等生看來,所謂知道就是看見過或經歷過。曾看見老師按照這樣的方法把問題的解決過程寫了一遍,或自己重新寫了一遍,殊不知,任何學習都有分階段:先了解,再來理解,接下來才是掌握、運用。看見或經歷過,只能算是對它有一點理解,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它遵循的想法是什麼。
把重心放在中低難度問題
很多學習表現一般的同學,在開始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時,往往會很認真、謹慎,不像學習優秀的同學怡然自得,因為一直以來的事實讓他們覺得自己處理這類問題,還是有很多不足。這種心態更進一步阻礙了他們的成長,且也做不到完全放棄,卻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來彌補不足。
這樣的糾結,直接影響了中等生在日常學習中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方式。中低難度的問題他們覺得自己能理解到位,所以沒必要花太多的精力。他們把更多的時間以及精力投入難度更大的問題上,甚至上課時會專門聽那些很難的題目,而忽略看上去偏簡單的問題。
然而,解決難度大的問題是從完美解決中低難度的問題開始。
從考試的角度出發,應快速解決中低難度的問題,為解決難度大的問題爭取時間,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將想法轉化為具體邏輯。
在看到一個問題時,因為自己的思索有了解決的想法。這時要記得問自己:這個想法是因為什麼出現的,是看到題目中的一句話而喚醒了腦中的一個經驗?還是因為由這個題目的結構聯想到了生活中某個情境?而後,要從這句話出發,要從這個結構出發,去審視這句話、這個結構與得到的想法連接的橋梁;要把這座橋梁用一個具體的東西(一句話、一個順口溜或其他)描述,同時審視那句話、那個結構本身,從中挖掘出它在思想上的表達。
以上就是思維放大化的過程,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思維路徑,提煉想法背後的規律,並總結出理論,這時面對難度大的問題,就不再只依靠「靈機一動」。
但須注意,考試不單是對知識能力的考查,還是對心態的考查。
共
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