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內容連載 頁數 3/4

「禪畫」一詞始創於日本,並非出自於中國禪宗之話語。北宋蘇軾、米芾等士大夫提倡文人畫時,將此類之畫作稱為畫之「逸格」或「墨戲」。然禪畫實濫觴於五代之禪月大師貫休(832~912)的〈十六羅漢圖〉,畫史上載:其所畫之羅漢,龐眉大目者、朵頤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盡其態。或問之,云:「休自夢中所睹爾」。貫休於此中所言之「夢中所睹」可視為在禪定中所見。及較其略晚之石恪(生卒年不詳,活躍於五代末至北宋初)「喜滑稽,尚談辯……好畫古僻人物,詭形殊狀,格雖髙古,意務新奇。」傳其所作之〈二祖調心圖〉,除了二祖之面容為稍微工筆畫外,身體、衣著皆粗筆、「逸筆草草」,然其神情安詳、寧靜、禪定之神態,宛如達摩已為其「安心竟」,此二者之畫作被視為「禪畫」之始也。到了南宋梁楷(?~1210)早期之作品〈出山釋迦圖〉承襲了此風格,頭面細筆,餘筆則稍簡,到了他的後期之作〈李白行吟圖〉則簡之又再簡,甚至連背景皆省略不畫,〈寒山拾得圖〉、〈布袋圖〉人物之臉面僅口眼三數筆即成,帶出了釋道人物之「減筆畫/簡筆畫」風格。同時期之玉澗(?-?)則以〈瀟湘八圖〉、〈廬山圖〉把禪意、禪境帶進了逸格之山水畫中。牧谿(1210?-1270?)則是以〈猿鶴圖〉、〈六柿圖〉開創出花鳥、靜物之禪意畫,元代之因陀羅(1275?-1335?)則以禪機圖、禪會圖開展開了宋元時期之禪畫盛世。此種型態之繪畫─禪畫,自南宋末到元時大量傳入日本,受到日本幕府時期武士階層之喜好,盛行於足利氏的室町幕府(1338-1573),一直延續到江戶時代德川幕府(1603-1867)。在中國則因受到文人士大夫之排斥,甚且鄙視,云其為:「麤惡無古法」、「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妝飾。但麤惡無古法,誠非雅玩。」、「誠非雅玩,僅可供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到了明代初期文人畫再度興起,浙派、吳派鼎盛、松江派繼起,禪畫因而消失。直到明代萬曆年間,才有釋蓮儒(生平不詳,活動於嘉靖、隆慶、萬曆年前後)「畫禪」之說,及稍後之董其昌又有《畫禪室隨筆》之著作。一直到近代,才從日本流傳回來「禪畫」一詞。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