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
1624 (限量演員親簽版)

1624 (限量演員親簽版)

內容連載 頁數 4/7

(三)如芳一開始劇本原想參考某文學、歷史寫作名人的《不一樣的中國史》用「海上傭兵」來當故事主軸之一,該名作家認為海上傭兵由李旦開創,鄭芝龍繼承,「他們曾先後是東印度公司與明帝國的傭兵」,具備多語能力、商業國際性,可擺脫政治臭「海外孤忠」角色……。我說此用意雖好,但「傭兵」在歷史學用語有一定定義,最好不要濫用。李、鄭是通譯,不是公司的戰鬥人員;明代兵制有「傭兵」一項?荷蘭文獻很少有華人當傭兵紀錄,大致是擔任船員、苦力與軍夫。更何況當時現實應該是:荷蘭人雖然「若華人與他夷爭,則為華人左袒」,但「與華人語,數侵華人」,「若輩牝雞耳譏其不善鬭」 ,亦即當時荷蘭人雖然會幫助華人與其他「夷人(如西班牙)」吵架,但基本上還是言語上欺負華人,諷刺華人打架不行,是「弱雞」。這點,是我們往後繼續要講臺、荷關係時要注意的地方,不能過於一廂情願才好。(未完)

從海洋史觀鑿出力氣與自信
    
施如芳

約莫1992或93年,我參加過劉還月先生領隊的吉貝耍夜祭。後來,我就迷入戲曲幽徑了。

年過半百,驚覺自己跟臺灣有多不熟!那是2017年,我收三齣戲曲作品成書,發下要從古人古事的寫作「回到腳下」的願望,剛熟起來的編劇小友簡莉穎忽然傳《蘭人異聞錄》的連結給我,說她看這本漫畫才知道臺灣發生過「濱田彌兵衛事件」——其實2015年課綱抗爭中,這事件成為焦點事例——除了相信我能駕馭這題材,她說「如果寫成歌仔戲會很有趣」。

乖乖!因為想寫好好臺灣,當時正準備和最愛的戲曲拉開一點距離呢。再說,荷蘭人和日本人為了他們的利益幹了一架干臺灣什麼事?這個事件臺灣人在哪裡呢?我真心困惑,很快也把此事拋至腦後。

一轉眼來到2023年。就在我三齣深涉臺灣的新作要相繼登場前,臺灣戲曲中心來邀請我創作《1624》,既定前提是──

2024年2月。在臺南首演。戶外演出。歌仔戲團當家演員們擔綱主演。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