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台灣,是群島的國度〉
一九九二年,金門、馬祖解嚴,揮別戰地政務時代,台灣文學界大佬葉石濤在金門作家黃克全的小說座談會上說:「金門不屬於臺灣的一部分。將來當臺灣人走向自決之路時,金門應該不包括在內。縱然,金門全體人民願意與臺灣站在一起,但是其地理位置太靠近大陸了,其未來命運將是如何?」葉石濤一語道破金門和金門文學的尷尬處境:就算金門人願意和台灣站在一起,但因它靠近大陸/中國,仍然難逃其地緣位置帶來的強大引力。「金門應該不包括在內」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台灣人對金馬的態度:不爭取亦不承認金門(與馬祖)是當下的共同體,以及未來以「台灣為主體的新國家」的一部分。
然而果真如此嗎?或者還能有其它想像?三十年後,台灣文學界終於回過頭來探問「離島問題」,二〇二一年台灣文學學會年度研討會以「台灣大文學史的建構與想像」為題,直言在討論台灣文學時多半集中台灣本島,我們是否能夠更宏觀的想像一部擴及金門、澎湖、馬祖乃至其他離島的「台灣大文學史」?學界開始出現「更新文學史」的呼聲 。
我將在這本書裡展示:隔著海峽,從過去素未謀面、到現在也因了解不深而難免猜忌的台灣和馬祖,其實在文學上的交織早已絡繹於途。馬祖的書寫過去不曾被系統性的指認出來,如今我們發現它早就坐落在台灣文學的星系之中。雖然它體積不大,引力卻不小,讓台灣文學裡的幾個重要概念:「軍中文學」、「懷鄉文學」與「地方文學」,都被牽引著稍稍偏離了本來的航道,發生了一點點斗轉星移。「一九四九」後大遷徙的寫作者們在東亞這一片小小的海域畫下複雜的軌跡,有的雄心壯志,有的萬般無奈。但連綴起來,就幾乎可以伸手去指:那是過去半世紀,台灣、馬祖、甚至中國的交相作用下,作家以生命歷程繪製出的群島圖。
如果不是一九四九,馬祖不會跟著中華民國的統治,匯入「中華民國台灣」,和中華民國政權、和台灣「本島」綁定。如果不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對峙,邊疆小島不會成為戰地前線,得到黨國銳意經營、大力挹注。所以對馬祖而言,它的現代化和國家化是同時開始的。雖然馬祖常和金門並稱,有近乎難兄難弟的命運,但它們真的天南地北,毫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