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不算小學時在書店看的《海底兩萬里》《珊瑚島上的死光》《美洲來的哥倫布》,僅僅從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是一類被稱作「科幻小說」的故事起,我入坑也已經有整整20年了。從少年到青年,直至無可奈何地走向中年,在好奇心最旺盛、最適合閱讀的年紀,我邂逅了它,不得不說是一種緣分。而更幸運的是,早在開始閱讀時,我就是自由的,在那個從未被圈定範圍的世界裡,我流連忘返,看歷史、懸疑、恐怖、武俠,最終卻在某個角落停下了腳步。那是2002年和2003年,那裡有《吞食者》,有《餓塔》,它們分別是軟科幻與硬科幻的巔峰之作。這兩個在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反覆討論和區分的概念,在我的世界混沌初開時便是彼此交融的。
幾乎與此同時,《天意》的部分章節被選登在雜誌上。事後看來,這正是它成功的起點。依託當時《科幻世界》超過20萬冊的月發行量,那段極富歷史質感而又將懸念拿捏得恰到好處的文字一下子就抓住了無數讀者的心。我也第一次認識到,原來科幻還可以這樣寫。可能從那時起,種子便已種下。之後,我沿着既有軌跡前行着,像許多科幻迷一樣自顧自地講述自己的故事,也遵循着「公交車定理」,在某個時間點下車,奔向生活的下一個路口。當我在2016年後重拾對科幻的熱情後,新的平台已經宛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儘管它們大多數並沒能生存多久。我找到一個平台的投稿群加入,發現管理員居然是多年前認識的一名科幻迷。再往後,他成了我的責編。「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也許以後還有緣相見。」這是《三體》中智子離開前對程心和羅輯說的,每每想起這句話,看着我們腳下忙碌的生活和頭頂璀璨的星空,我都會不自覺地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