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4
我理解文字和圖像的作用不大一樣。比如寫一幢大房子的具體空間,讓讀者明白上海典型民居,弄堂老理髮店的模樣,圖畫就能顯示樓上樓下鄰居們的位置,近馬路住戶,俗稱「街面房子」「春香家」前後開門樣式,就有舊上海的氣味。所以插圖不是點綴,是細節補充。老弄堂內部一萬字也寫不清楚,一幅圖就說得很明白。我們通常還是依賴文字——「上海交通臨時改道」的消息,一般還是用文字,怎麼換乘,怎麼一個東南西北,如果是圖,一眼就讀懂了。地圖是最古老、最現代的方式。
《靜安寺》畫了好久,無意中越畫越細,時間拖得很長。過去一直不知道會這麼認真,這麼細,一旦畫起來才發現那種心情:我要仔細畫了,沒辦法一蹴而就啊,今天不行了,沒辦法畫完了,第二天繼續……有些畫到最後,又變成版畫味道,有人問《靜安寺》這兩隻手甚麼意思?是印度佛像的手,戴特別的手鐲,盤子端來廟宇的意思。這一帶可都是新造的,我畫它才醒悟——整個靜安寺,全部是新造的了,我這老上海也剛發現,除了近景百樂門舞廳那著名的灰藍色塔尖,畫裡所有建築,都是逐年新做的,曾經的老靜安寺地區,已經不存在了,只有孤零零的「百樂門」以及(畫面够不上)靜安公園正門兩排大梧桐、畫外遠處張愛玲故居這老三樣,老靜安寺是全部拆光了,看上去這麼熱鬧。這是我對風景的理解。
我喜歡圖畫裡有故事,有個人痕跡,表現個人的解讀。畫人往往不如畫一隻手,容易出現想像空間,一種外力。也喜歡《童話》,一隻手翻開了大書,小鳥的尾巴越過了頁面。
我喜歡畫馬。年輕時代,我和馬有短暫的接觸,有個馬場老闆看了《馬語》說,朋友,關於馬的這些事情,我怎麼居然不知道。我說,你看到的馬,是貴族血統的。我知道普通馬的生活,是凋零,沉重的碎片。
牠特立獨行,體態優美,一種有想像力的神秘動物——既脫離於人的常規生活,又靠得近,漫長的戰爭與和平,彷彿都跟馬有關。讀到過一句話「馬匹背負人類進入文明」。漫長的歷史,大量的變故,戰爭、生活方式改變,都跟馬有關,現在又成了中產階級某種夢想與追求。最近看上海某馬場內部照片,已經是宮殿般的豪華,但對於馬來說,仍然是不舒服、不自然的。牠對於人,一直是最高貴、最卑賤的活財產。
共
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