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第1阿育吠陀瑜伽及其哲學
 
1.瑜伽
 
瑜伽,Yoga,源於梵文詞根yuj,意思是「結合;給……上軛;駕馭」。在印度吠陀文明的早期,代表瑜伽的詞是苦行,tapas。其後的梵書、森林書、早期奧義書以及《羅摩衍那》中,瑜伽基本上都被描述為「苦行」。在《泰帝利耶奧義書》中,瑜伽指向的是對心意和感官的控制。到了《薄伽梵歌》時代,瑜伽指的則是各種修行,是走向自我覺悟的各種方法或道路。
 
在《薄伽梵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三種重要的瑜伽道路,即行動瑜伽、智慧瑜伽和虔信瑜伽。這三種瑜伽都和人的心態有關。行動瑜伽,也就是以一種不執著的心態在世間生活。《薄伽梵歌》中所談及的智慧瑜伽,基底是數論哲學,其瑜伽就是要分辨原質(自然)和原人(人的本性、普魯沙)的真相,明白我們(自我)就是原人,從而和原質分離。虔信瑜伽是要把生活和生命中的一切都安住在如克裡希那那裡。
 
在古典瑜伽時代,也就是帕坦迦利《瑜伽經》時代,瑜伽達到了一個歷史新境界。帕坦迦利編撰《瑜伽經》,確立了系統完整的瑜伽體系。帕坦迦利瑜伽的理論基礎也是數論哲學,但是,他沒有停留在數論哲學理論上,他主張要真正覺悟自我、達成自由或者三摩地,就需要切實地行動。他的《瑜伽經》為我們提供了瑜伽實踐的八個步驟,也就是八肢瑜伽,即阿斯湯迦瑜伽。
 
10世紀之後,印度納塔派非常重視身體,把我們的身體視為達成瑜伽最高目標的一個仲介。納特派明確主張哈達瑜伽的目標就是勝王瑜伽,也就是三摩地。當代的哈達瑜伽和傳統的哈達瑜伽有著重要的繼承關係和關聯,但當代哈達瑜伽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經過西化之後的哈達瑜伽,其重心已經轉移到了我們的身體,當代哈達瑜伽更加重視身體的靈活、輕盈和健康,對於覺悟自我真理或達成三摩地則不如傳統的哈達瑜伽。甚至有人說,當代哈達瑜伽就是一種健身運動。當今哈達瑜伽將會如何發展,也存在不少爭議。嘗試把當代哈達瑜伽對身體的關注和傳統哈達瑜伽對生命意識的提升結合起來,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不過,這也是一條新的整合和發展之道。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