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一章
道德思考的本質
邏輯思考
許多人一聽到道德思考、倫理規範,就以為那是哲學家、教育家,或老學究才必須探究的議題,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常常面臨了許多對錯判斷、道德抉擇;一聽到邏輯思考,直覺上就以為那是哲學家、數學家才會感興趣的問題,殊不知我們每一次對話都脫離不了邏輯的規範,否則便無法有效溝通。其實,所有溝通幾乎都隱含著「如果⋯⋯就⋯⋯」、「因為⋯⋯所以⋯⋯」的邏輯推理形式。
不過,由於課堂上正式的邏輯習題或道德兩難案例,畢竟還是與日常生活我們會遇到的推理問題或道德抉擇有相當大的差距,以致我們容易誤以為實際生活中的邏輯思考或道德抉擇是難以教導或學習的。事實上,這兩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日常的邏輯思考或道德推理,常常是在前提隱晦不明或資訊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果我們能養成一個習慣,將日常的問題分析清楚,想清楚判斷所需要的資訊為何就會發現,課堂上的原則是能夠應用在日常問題的推理或判斷上的。
有學者曾經將一般課堂上的正式推理作業與日常生活所遭遇的推理問題做一個比較(表一),相當有助於釐清這兩種問題的差異(Galoti,1989),讓我們了解日常道德推理或道德判斷之所以讓人覺得複雜、難以獲得共識之原因。
根據表一的比較,我們可以了解,現實的邏輯判斷或道德抉擇之所以困難,常常是因為沒有想清楚推論的前提,沒有掌握必要的資訊,或者沒有辦法不考慮個人的利害或人際關係。事實上,只要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們應該很快就能了解兩者的差異其實只是形式上的差異,而非本質上的差異。
現在請先想想下面的情境:選舉中有人提出:「張三不會講臺語,所以他不認同臺灣。」
張三的確不會講臺語。請問:你要不要接受他們的結論:「張三不認同臺灣」?
有人主張:「有人天生不是讀書的料,讓他們讀書是浪費社會資源。」
學校裡的確有些學生表現很差。請問:你要不要接受他們的主張:「不讓這些學生念書」?
朋友跟你說:「你是我唯一的好朋友,這次考試一定要幫我。」
你的確認為彼此是好朋友。請問:你要不要接受他的要求,在考試時幫朋友作弊?
老闆跟你說:「公司雇用童工是做善事,你們要幫忙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