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商業社會中士人精神的再造(節錄)∕余英時
你是知識分子嗎?
台灣在這幾十年來和大陸有一個很大的分野,即知識分子總是扮演著自己應當有的角色,並且本著良知說話。不過慢慢地,大陸會漸漸接近台灣的腳步。我想,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歷史與國家大勢,應該還是很樂觀的。「五四」以來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理想逐漸在實現,先是在自由中國的台灣,現在已傳佈在中國大陸上了。這是大陸上知識分子和老百姓的共同覺醒,不可能永遠被鎮壓下去的。
在我的講題中提到了「商業社會」,西方稱之為「資本主義社會」,今天流行的名稱是「市場經濟」,一切以「競爭」為主軸,但或許這兩種說法都不夠周全。競爭從原來的「市場」傳到各個社會層面,政治上競爭產生了民主系統,知識思想上競爭帶來了學術自由。西方人今天已常用「觀念的市場」(market of ideas)這個名詞了。其結果是「多元社會」的出現。
在多元化社會中,誰都可以是知識分子,誰也都不是知識分子。不是有知識的人就是知識分子。比如有些終身關在研究室做研究的學者,他在知識和專業領域中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但他並沒有社會的參與。當然。他有權選擇這樣做,這是每個人價值觀不同的問題。但專門學者、科學家如果不參與社會事務,我們便不好說他們是「公共知識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今天「知識分子」必須是關心並參與「公共事務」的人。
然而,在每個人的分工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共同的領域,攸關著每個人的利益,我們稱它為「公領域」。比如最近你可能會特別關心「柯江會談」的問題,想知道這樣一個國際情勢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也可以稱這樣的一種參與為「公民意識」,那是存在每一個人的私生活之外的。就像綠黨重視環境保護;就像長江三峽工程只是毛澤東偶然詩句中的浪漫想像,但施工之後,卻可能帶來無法預知的後果。因為科技在便利之餘,確實也有其可怕的副作用。我想,人本身就是自然,又怎麼能妄想要征服自然呢?這就好比西方神學上的難題:如果人是上帝創造的,那麼人怎麼能有反抗上帝的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