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有時,你還得把部屬的煩惱當耳邊風
 
作為主管的人,很自然希望被部屬喜歡、依賴、被部屬當成好人。因此,只要部屬說一聲「我想跟您談一下」,就會認真傾聽,並想馬上著手處理。
 
但太過積極想助部屬一臂之力,有時反而是幫倒忙。特別是部屬的煩惱和職場的人際關係有關時,主管的火速行動往往讓事態更惡化。
 
假設,部屬A找主管傾訴煩惱,告訴主管:「B總是針對我。」
 
「是啊,B有時的確有點糟糕。」主管回了這句話後,打算立刻解決這件事,以博得部屬的信賴。但事實上,主管的火速行動讓A感到慌張:「我不是那個意思。我並不是說B不對……。」事情往往會往這個方向發展。
 
看起來,A不希望主管採取這種態度。因為A不認為自己和B兩人發生爭執,完全是因為B的不對。
 
其實,煩惱的起因常常是部屬自己能力不足或犯了錯。也就是說,部屬明知道是自己的錯,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才去找主管討論。部屬只是想表達「自己很煩惱」,並沒有想要否定他人。卻被主管解讀成「部屬有困擾,為部屬解決困擾是我的職責」,反而讓對方更為難。
 
主管把A的擔心擱在一邊,並對B客氣的說:「B,事實上,A來找我談過了……你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如何?」主管並沒有惡意。但聽了這些話的B,有可能會這麼想:「我好心指導A,他竟然跑去向主管打小報告。說得好像他是對的,都是我的錯。」
 
之後,B對A或許就更冷漠。深信自己做了好事的主管,卻沾沾自喜對A說:「A,我已經跟B說過了。」聽到這句話的A,應該會覺得自己完蛋了。
 
當部屬希望主管在正常的狀態下給予支援時,主管如果認為「好事不宜遲」而直接處理,反而會讓事態更惡化。
 
這種事只要發生過一次,部屬應該就不會再找該主管吐露心聲。因為部屬會覺得「只要找主管談誰的事,他就馬上去找那個人」,讓事情變得更麻煩。
 
部屬的煩惱往往是心理事實,而非客觀事實
 
要避免這種狀況發生,首先,主管對於部屬說的話只能聽一半。也就是說,不要認為部屬說的話,都是客觀的事實。最好先將部屬的話放在心裡,冷靜觀察後,再決定是否採取必要行動。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