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展
自由社會的經濟學

自由社會的經濟學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回歸市場經濟—導讀洛卜克《自由社會的經濟學》】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人間的「經濟學」,被公認是在1776年由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開創,因為他在該年出版《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簡稱The Wealth of Nations,較為人知的中文譯名是「國富論」,這個譯名很容易被引向「經濟國家主義」,不符原書內涵),而史密斯也被尊為「經濟學始祖」。
 
【古典→新古典→凱因斯經濟學】
 
到1890年,經濟學作了一個大變革,因為阿弗瑞德.馬夏爾(Afred Marshall, 1842∼1924)在那一年出版了《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這本巨著開啟了「現代經濟學」,於是馬夏爾被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
 
在馬夏爾之前被稱為「古典經濟學(學派)」〔Classical Economics(School)〕,之後則稱作「新古典經濟學(學派)」〔Neoclassical Economics(School)〕。古典經濟學又有「政治經濟學」之稱,而新古典經濟學則捨去政治,只有純粹的經濟,或者說前者有著「社會哲學背景」的經濟學家,後者則是純粹的經濟學家或現代經濟學家。
 
我們也都知道,馬夏爾的經濟學所引用的分析方法和專門術語,成為此後基本經濟學教科書通用的標竿,尤其導入數學和幾何圖形,致經濟學數理化愈來愈深化,迄二十一世紀的此刻,這個趨勢仍方興未艾,看不到盡頭。
 
早在1949年,奧國學派的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在其曠世巨著《人的行為:經濟學專論》(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第235頁就寫說:「當今大多數大學裡,以『經濟學』為名所傳授的東西,實際上是在否定經濟學」,而1948年之後大學課堂裡傳授的「經濟學」,幾乎都是薩繆爾遜(P. A. Samuelson, 1915∼2009,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1948年出版的《經濟學》(Economics)之模式,亦即以數學和圖形詮釋「凱因斯經濟學」,說的是政府可精心調控經濟,賦予政府以各種政策來調控,強調「政府可創造有效需求」,貶低儲蓄、強調消費,否定古典「賽伊法則」(Say’s Law)—供給創造需求—轉向「需求創造供給」,骨子裡是道道地地的社會主義、干預主義,而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新政」正夯,整個美國都被社會主義淹沒。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