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2/6

雖說開悟要有因緣時節,但在還沒有開悟之前,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開悟。聖嚴師父在《禪鑰》裡說:「不開悟並不等於沒有用,只是在禪修過程中,能用正確的方法及正確的觀念,隨時都可減少無奈、煩躁、恐懼、鬱悶、不平衡等的苦惱。」參話頭不管有沒有開悟,在修行過程中感覺到煩惱愈來愈少,這就已經值得了。師父並在《法鼓道風》裡勉勵我們,修行時要「生死交予常住,生命付予龍天」,我們已經在修行了,就不擔心生死的問題,重要的是保持恆常心修行,隨時隨地不離修行,不必在意什麼時候會開悟。
 
觀無常起疑情
 
參話頭共有四個層次:念話頭、問話頭、參話頭與看話頭,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第三個層次:參話頭。
 
參話頭要有疑情才使得上力,沒有疑情時,要主動製造疑情,疑情生不起,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的煩惱力量太強,因此方法用不上力。一般人在親人往生時,也多少會生起生死問題的疑情,但通常都只維持短暫、片刻而已,事過境遷之後就淡化了,無法持續疑情而變成修行方法。
 
煩惱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名為「纏」,是屬於淺層、容易感知的煩惱;另一類名為「隨眠」,是較深層、難以感知的煩惱。修行到很安定,甚至入定時,僅能夠讓煩惱暫時不出現,沒有真正將煩惱斷除。因此,僅修禪定,無法對治隨眠的煩惱。所謂隨眠,它是一種潛在的深層煩惱,不容易發覺。參話頭不但能對治淺層的煩惱,也能破除深層的煩惱。參話頭參到深度的集中心或心安定時,便能夠生起疑情。所謂疑情,是急迫想見到沒有生死以前的本來面目,時時刻刻感覺生死問題迫在眉睫,解決生死大事刻不容緩,生命中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這就是一種迫切要究明生死大事的疑情。
6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