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提升幼兒認知能力從家開始
文/蔡幸子、張鑑如

一個溫馨的家庭聚會裡, 小寶流利地背著七一得七,七二十四⋯⋯七九六十三。4歲的小寶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每當他正確背出一組答案時,周圍的人發出驚嘆,讚賞他的表現。爺爺、奶奶更是露出引以為傲的表情,即使小寶只有4歲,他已經像極了數學天才,並相信這代表小寶天資聰穎,未來不可限量。

在強調集體主義的華人文化中,傳統上,父母習慣將孩子的成就置於家族成敗與榮耀的脈絡裡。由於孩子的成就事關重大,所以父母在孩子發展初期就開始培養他們學習各式的才藝和進行各樣的認知活動,以確保他們「贏在起跑點」上。儘管當代的臺灣父母受西方教養文化影響,已有別於傳統,不再那麼執著孩子的學習成就;但從坊間各式各樣的才藝課、大腦潛能開發等課程可以觀察到,仍然存在著「贏在起跑點」的教養氛圍。

當代父母心中的「贏在起跑點」
轉向拓展孩子的多元經驗

從KIT的調查發現,孩子3至6歲階段就已開始學習才藝課程,且隨著年齡增長比例逐漸上升(見圖2-1);分別3歲時10.2%,4歲時31.7%;5歲時51.5%;6歲時甚至已達65.6%。並以體能,如游泳、律動、舞蹈課為最多幼兒選擇學習,第二為藝術,第三為器樂類的才藝。

儘管在學齡前階段,幼兒有大幅比例在學習才藝,但超過五成以上的父母認為孩子的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另外一成左右的父母,則認為孩子的自理能力或生活常規才是最重要的學習目標。至於過去傳統最看重的課業表現,也就是認字、寫字、數概念、形狀、顏色和序列這類的認知表現,只有0.1至0.8%的父母認為這是學齡前最重要的學習目標。可見當代父母已不再像傳統那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高度要求課業表現;並且有很大比例願意支持孩子多元學習,拓展不同的經驗。(見下頁圖2-2)

不可諱言的,當代父母實在難為。受全球通膨情勢影響,在萬物齊漲,唯有薪水不漲情形下,父母該如何有效又經濟地拓展孩子多元經驗和提供學習刺激,是所有家長們共同關心的議題。究竟父母該如何做,才能用較少的花費,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註1)?KIT的研究數據帶給我們以下啟示。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