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2講
城市的權力與空間(節錄)
一、掌權者的幸福與安全感
早期人類生活是充滿挑戰的,自然災害與人為侵犯隨時可以讓生命財產化為烏有,人類透過集居生活形成聚落與建造城市,建立比較安全的屏障。因應自然災害(暴雨、淹水、汙水、垃圾、瘴氣、獵食動物),與來自城市內部或外部的敵人進犯的風險,居住的環境會有不同程度的防禦屏障與空間品質。
有組織的群體透過各種方式(例如:繼承或是打鬥)出現領導者,此人的首要任務是維護自身與家族安全,其次才是協助管理的人與其他人的福祉。用簡單的區分來說,社會有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有權力的統治者擁有良好的物資、環境、建築與空間。這些人即是王族、祭司、財主等人,他們是在氏族、政治、經濟、社會方面有較高地位的人;至於權力光譜的另一端即是農僕與奴隸。
社會地位越高,權力越大的人,擁有越多資產,越擔心失去,這些人在城裡的居住地點,保護設施會比較完備。對有權力者來說,住在高處或是受到層層保護的中心地區是最合理的選擇。
正因為這些考慮,早期城市空間品質跟權力關係成正比,空間與安全的關係從人類與環境相處追求福祉的經驗,可以看到發展出兩種空間關係:「金字塔」與「同心圓」模式。
金字塔模式
早期人類對於大自然十分敬畏,人們處在天地之間,越高就越接近神明、陽光與生命;越低越接汙穢、死亡、埋葬。就生物的特性來看,白天有陽光可以取暖,農作物可以生長,位於高空的太陽顯然有巨大又神祕的正向能量。
天上的星空對旅人與漁民來說是重要的方位指標,爬到高處,可以讓人取得保護,淹大水或是食人動物來襲的時候,住在越高處的人越安全;相反的,位在越低處的人越不安全。住在高處的人產生的垃圾、生物排出物、汙水等,往往是淤積在低下處,死去的親人也是埋在地下。
再舉存在第四維度「天堂與地獄」的概念為例,人們雖然看不見,但是在內心認為「天堂」是在天上雲端之間。臺灣民間宗教相信有「天帝」住在「天宮」;至於「地獄」則在地下,大概位於土層與岩漿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