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3
控制與治理
人民採集種植、狩獵畜養,生產製造的食物、用品以及人力的服務,優先提供同心圓中心與金字塔頂端,擁有權力者使用分配,依序擴散到外圍與底部的人們。
食物、飲水與用品等資源要從金字塔的底層或是同心圓的外圍輸送到中心需要較多的人力,這對管理者來說卻是生死存亡的優先項目,換句話說,管理者必須透過實質的武力、財富或信仰的控制,來達成這種消耗能源的資源分配方式。
對於權力頂層的人來說,取得並累積食物是很務實的目的,國王透過武力集團的威嚇或保護,換取「貢品」(後世的概念稱為稅收),國王擁有糧食可以養活更多的軍隊;這種武力集團對於財主的控制十分強大,已經不是綠洲或驛站財主所僱用的兵勇可以相提並論。
祭司透過消災解厄或下咒降符的儀式,換取人們提供給神明的「祭品」,中世紀羅馬公教對人民抽取「十一稅」,以及現代宗教透過教義要求信徒提供資金,都是類似的思考模式。究其根源,都是人類出於恐懼以及希望追求幸福的努力。祭司累積財富也可以增加人手來保護自己,少林寺的出家眾練武自保圖個平安,日本戰國時期「一向宗」僧人在各地寺廟串聯,與織田信長對戰十年,可就足以撼動政權。
若是國王政權與祭司宗教兩者的力量結合,可以更有效控制經濟與財富,北朝(386-581)以佛教統治國家,百姓投入財富與心力禮佛建廟,達到空前之境;歐洲大小王國在教宗號召下,兩百年間(1096-1291)在中亞地區攻打掠奪,與其說是宗教戰爭或文化與價值觀的衝突,其實經濟目的更為明顯,歐洲自稱正義的「十字軍東征」,在被侵擾的人來看是「法蘭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