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開場白
音樂有其魔力,能把我們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讓我們手舞足蹈,或是想起過往所愛的人。一個和絃就能讓我們掉淚。這種音樂並非只有少數菁英所獨享,在過往的一千年間,西方人從中享受到快樂,受到啟發,而今天的聽眾仍然覺得很好聽──這就是一般所稱的「古典音樂」。它左右了電影觀眾的情緒;電玩中的交響樂聲如千軍萬馬,讓玩家血脈賁張;在每天都聽得到的流行樂曲中,背後往往都有古典音樂的身影。它的魅力獨具──歷經了上千年的發展,深受政治、地理、宗教所影響,大作曲家輩出,各有天才之處。
有時候,光是聆聽、讓音樂流淌入耳,就已經夠了,不用去追究這首作品怎麼來的、何時寫的、為何而寫。不過,古典音樂的經典曲目浩瀚如海,含括了許多不同的風格與曲種。舉例而言,無伴奏的素歌是中世紀的教會音樂,這與柴可夫斯基、布拉姆斯等十九世紀浪漫派作曲家筆下流瀉如瀑布般的聲浪大異其趣,與荀白克在二十世紀初所作的無調性實驗更是截然不同。探索新的聲響世界,有時會有陌生、甚至不舒服的感覺,但這也可能是作曲家的用意。
一本《古典音樂手冊》在手,讀者可以去發現過去一千年來的音樂傑作背後的脈絡。了解作曲家以及作品為何寫成這個模樣,會帶來新的領悟與樂趣,也會更清楚自己如何聆聽。像韋瓦第家喻戶曉的《四季》,他透過這首作品第一次展現了協奏曲的能耐,名聲從義大利遠播日耳曼,還啟發了一位名叫巴赫的年輕管風琴師,如果我們知道這點,便會對作品有不同的感受。
讀者可能知道貝多芬後來耳朵聾了,但是想到他寫了這些作品,自己卻聽不到,會讓我們覺得諷刺,也更加佩服貝多芬。讀者知道莫札特原來是十八世紀的流行巨星,或許會讓你想把《費加洛婚禮》找出來再聽一遍。權力、贊助人的支持、審查制度的打壓,每個因素都在某些膾炙人口的作品的誕生過程扮演了角色。讀者會發現,現實生活中的誇張與不堪入目的事,往往也會出現在舞台上、音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