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2/2
昆蟲化石
自從昆蟲出現以來,有些在死後會遺留下體印或印痕,這就是昆蟲化石的由來。
根據這些化石記錄,率先出現的有翅類昆蟲是蜉蝣、蝗蟲和蟑螂。牠們大約出現在3億5000萬年前,比恐龍早了1億2000萬年!
之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在1億45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第一種開花植物。隨著開花植物的演化,昆蟲的種類也急遽增加──其中許多是授粉者(如蜜蜂)和植食性昆蟲(如蝴蝶和蛾的幼蟲)。
古代的昆蟲遇到某些特殊狀況會變成化石。有些是掉入黏稠的樹脂中,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形成一種看起來像石頭的黃色透明物質,叫做琥珀。琥珀中的昆蟲化石可以透露許多細節。還有一些昆蟲是被埋在泥土或沙子裡,歷時長達數百萬年的演變而化作沈積岩。在岩石內部,昆蟲被壓扁的身體形成了印痕(或稱體印)。有的化石不只保留了印痕,還保留了昆蟲黑化(也就是碳化)的遺骸。有的則會礦化,意思是昆蟲屍體原本所占據的空間,隨著時間逐漸被礦物質取代。
冬天時昆蟲去哪裡了?
不同種類的昆蟲有不同的應對之道,牠們會遷徙到比較溫暖的地區、尋找可以避寒的地方,或是進入冬眠直到天氣變暖。許多昆蟲的體內有一種抗凍蛋白,可防止冰晶形成。昆蟲在牠們生命週期中的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有可能進行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