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8
後現代主義的基礎、原則和主題
 
後現代主義,一般被認為是在一九五○年到一九七○年之間出現的,準確的日期,取決於人們的主要關懷,到底是在藝術還是在社會方面。從藝術而言,最早的變革可以追溯到一九四○年代,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等藝術家的作品。但就本書而言,一九六○年代後期才是關鍵,因為它們見證了法國的興起。社會理論家如傅柯、德希達和李歐塔等人,他們才是後來這些被簡稱為﹁理論﹂的最初建構者。在二○世紀中葉的歐洲,一系列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發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動搖了歐洲對進步概念的信心,也使人們憂懼科技的力量。
 
因此,那時候全歐洲的左派知識分子,開始懷疑自由主義和西方文明,何以會讓那些心懷抱怨的選民縱容法西斯主義的興起,進而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對許多人而言,帝國後來也崩潰了,殖民主義失去了道德正當性。西方世界出現了許多來自原本帝國的移民,促使左派知識分子更加關注種族和文化上的不平等,特別是這當中造成問題的權力結構。女權和LGBT的社會行動主義、美國的民權運動,都開始獲得廣大的文化支持。隨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幻想破滅,長期存在的主流、左翼的社會正義事業,改由從政治和文化左翼面向而被散播著。共產主義在各地施行的災難性後果,強化了理想幻滅的根據,也徹底的改變了左派文化菁英的世界觀。這當中帶來的結果是,過去各個領域對科學的信念,在推進、製造、正當化那些上個世紀以前不可能發生的恐怖事件所發揮的效果中,已經備受質疑。與此同時,充滿活力的青少年文化形成,產生了強大的大眾流行文化,也和「高端文化」(high culture)一爭高低。科技高速發展,再加上消費品的大規模生產,「中層文化」(middle culture)激發出人們對藝術、音樂和娛樂的一種新的後理性期待。這種轉向,引發了人們的擔憂,也就是社會正在倒退回一個人為的、享樂主義的、資本主義的、虛榮和遊戲的消費主義世界。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